太虚折花

天地囚笼,太虚折花,刹那芳华,黑暗永寂

狼狈-原创

狼狈-原创

人本自私,无所谓善恶,这是我对于人性的认知。看的书杂了,记得有句话,人分好坏,深浅不同而已。异曲同工,无谓狼狈。

青史成颂,是谁苟活。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仗义多从屠辈出,负心尽是读书人,修身修仙难修心,弱肉强食看不尽。礼法,治世、治乱,切身的利益而已。

自顾不暇,千年来,百姓一直无力他顾,因为自己的安全一直没有任何的保证。乱世时,指不定今天或者明天就会死去。盛世时,只怕心有怨恨无处申,徒留白骨惹人怜,或许只有太平犬才能苟活。

记得仙剑一李逍遥说过的一句话“善与恶,必共存,有恶才突现的了美。”曾经,我以这句话为经典,认为她很美并略带有这句话的观点去看待世界人心,现在却认为她很现实,现实的让人落泪,现在对于这句话“若是美需要恶来彰显,那么这个美便没有了意义。”一种态度,一种淡漠。十年寒窗,一朝成名,肆无忌惮,纨绔子弟。百姓最高的称谓也不过是太平犬而已,相比于成名的学士,太平犬的生活又有谁曾记得。

治国,治民,孔门千年的德行教导了什么-自私。民众因为孔门的教导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乱中颠沛流离、死伤无数,百工的技艺因为孔门的教导,变的至贱无比,断了传承。对错,孔门、当政者,孔门为名,当政为治。三皇不同治,五帝不同法。上古三朝国策尽不相同。礼崩乐坏,一个新时代的来临,孔门毅然向旧的时代走去,去完善周的礼乐。或许周的礼乐是孔门的理想社会环境,只是后世的变迁孔门一直都是为了自己理想的社会环境,从未在乎过其它的外物。古史记有孔子执国器七日而诛杀少正卯,而理学大家朱熹却从古史的缺漏来否认此事。当初学历史的时候认为朱熹发展理学成为大家,人品应该不错,直此事才幡然醒悟,有才未必有德,德者,坦荡、光明、明理。或许一直有一个误区,别人说什么是什么,史书记什么是什么。或许可以有这样一句话“秦大一统无百家,秦亡法治成仙域。”

记得一则故事,深山的猎户人家终日以打猎为生,没有多少所谓的邻里,因为生存聚在一起,过着聚居的生活。一日,一个名虎的猎户从深山中回到聚居地,拉着一头野猪,并且背着背篓,当人们看清了背篓里面的东西时都惶惶未定,劝说着,赶紧把这三头幼崽杀了,不然会养虎为患,虎不肯动了真火差点和山落的人打起来,大家照顾着他,事情也就过去了。春来秋去,虎带回来的幼崽慢慢长大,因为要喂养幼崽,虎去深山里的时候比山落的任何人都要多,终有一次他重伤被人背了回来,熬不住严冬,虎便去世了,临别让众人帮忙养着他带回来的幼崽,说是以后长大了可以帮忙看守山落。距离虎的去世,几年已过,山落里一年来发生的事情不少,很多都是无疾而终。而虎留下的幼崽却也慢慢的变了性子,每次三个一起到一家猎虎的家中去叫唤个不停,让人给他们打猎喂食,若是不肯就会夜里不住的叫唤,并且去吓追逐孩童,当你给了他们东西吃时他们便会乖乖无事,而你不给时,他们便会缠着你让你不得安生,你只能认了,毕竟你不能和畜生计较太多。杀了他们吧,总会有一些人说你薄情寡义,连虎的临终都忘了,不杀,却终日忍受着畜生带来的烦恼,更不知道狈是否在来的路上,应三个畜生的呼唤而来。。。

德,勇,谁又能说的清楚。哎……

2018-11-04 北国燕津



评论
热度(1)

© 太虚折花 | Powered by LOFTER